升 shē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由“斗”发展而来。林义光《文源》:“升、斗所象形同。因加一画为别耳。”“斗”的甲骨文作“
”。“升”的甲骨文多了一小横和两小竖,表示升中装有食物并盈出。金文省掉了两小竖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升,十龠也。从斗,亦象形。”“升”的本义是“量具名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量具名。名词。《正字通·十部》:“升,十合器也。”
②由“量具名”引申为“容量单位”。量词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谷》:“良地一亩(一亩良田),用子五升(需用五升种子)。”今市制一升为1000毫升;公制一升为1·000028立方分米。
③借作“上升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(好比上弦月亮新),如日之升(好比太阳刚上升)。”现如:升旗;升学;升官。又引申为“提高”。如:升级。
④由“上升”引申为“登”、“上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(仲由么),升堂矣 (学问可以登大雅之堂了),未入于室也(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)。”
⑤由“登”引申为“成熟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旧谷既没(去年的谷米已经吃完了),新谷既升(新年的谷子已经成熟)。”
⑥由“成熟”引申为“进献”、“进奉”。动词。《吕氏春秋·孟秋纪》:“是月也 (这个月),农乃升谷 (农民进献谷物),天子尝新(皇帝尝新谷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