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 qū 區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在一曲线里有三个“口”,即“品”,表示有许多物品藏在里面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朱芳圃《殷周文字释丛》:“区,当为瓯之初文。品象其形,匚所以藏之。”“区”的本义为“容器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古代容器。读作ōu。名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齐旧四量(齐国过去有四种量器):豆、区、釜、钟(豆、区、釜、钟)。”
②由“容器”引申为“容量单位”。量词。四升为豆,四豆为区。读作ōu。
③由“容器”又引申为“藏匿”。读作ōu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吾先君文王(我们的先君文王),作《仆区》之法(制订惩罚窝藏的法令)。”
④由“藏匿”引申为“地区”。名词。《天工开物·五金·黄金》:“凡中国产金之区(中国产有黄金的地区),大约百余处 (大约有一百多处)。”现如:工业区;农业区;旅游区。
⑤由“地区”引申为“划分”、“分别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譬诸草木(学术就如草木),区以别矣(是要区别为各种各类的)。”现如:区别;区分。
⑥由“划分”引申为“行政区划单位”。名词。如:自治区;市辖区;省辖区。
⑦由“地区”又引申为“居处”。名词。《论衡·辨崇》:“鸟有巢栖(鸟有鸟窝栖),兽有窟穴(兽有洞穴住),虫鱼介鳞各有区处(虫鱼甲壳爬行类等动物各有居处)。”
⑧由“居处”引申为建筑物的量词,相当于“栋”、“间”、“所”、“座”、“个”。刘禹锡《奏记丞相府论学事》:“贞观中增建学舍千二百区(贞观年间增加修建校舍一千二百间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