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谢 xiè 謝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左边是“射”,有“推出”意;右边是“言”。合起来,用言语推出,表示辞去。小篆将“言”移到了左边。《说文》:“谢,辞去也。从言,射声。”“谢”的本义是“辞去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辞去、推辞。动词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大夫七十而致事(大夫到了七十岁,就告老退休)。若不得谢(如果国君不批准辞官请求),则必赐之几杖(就赐几杖给他)。”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太后使使告代王(太后派遣使者告诉代王),欲徙王赵(要迁代王为赵王),代王谢(结果代王推辞了),愿守代边(请愿留守代国的边地)。”

②由“辞去”引申为“拒绝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秦怨圉亡去(秦国怨恨子圉逃去),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(就派人从楚国迎接晋公子重耳来到秦国),而妻以故子圉妻(而把从前子圉的妻子嫁给他)。重耳初谢(重耳起初拒绝),后乃受(后来才接受)。”现如:谢绝参观。

③由“辞去”又引申为“辞别”、“离开”。动词。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往昔初阳岁(从前冬至以后,立春以前的时候),谢家来贵门(辞别自己的家,嫁到你府上来)。”茅盾《夜读偶记·理想和现实》:“这两位作家是相差十年先后谢(离开)世的。”

④由“离去”引申为“凋落”、“消逝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大招》:“青春受谢(春天来了,冬天消逝了),白日昭只(太阳多么明亮)。”现作“凋落”。如:花谢了。

⑤由“凋落”引申为“代”、“更替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何少何多(多可以减少,少可以转多),是谓谢施(这就叫做代谢转化)。”《淮南子·兵略》:“若春秋有代谢(又像四季的更替),若日月有昼夜(还像日月运动形成昼夜),终而复始(终结了又开始)。”现作“更替”。如:新陈代谢。

⑥由“推辞”又引申为“告诉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(这时候赵军中有一名伙伕告诉他同宿舍的一般人说):‘吾为公说燕(我去和他们谈判好了),与赵王载归(我有办法让赵王和我一起回来)。’”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多谢后世人(多多劝告后代的人),戒之慎勿忘(要从这个故事里吸取教训,千万不要忘记)。”

⑦由“告诉”引申为“问”、“问候”。动词。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:‘使君谢罗敷(使君问罗敷),宁可共载不(你可愿意和我一同坐车吗)?”

⑧由“辞去”又引申为“感谢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解狐举邢伯柳为上党守(解狐推荐邢伯柳做上党的太守),柳往谢之(邢伯柳去感谢他)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拜谢(樊哙叩头道谢),起(起身),立而饮之(站着把酒喝尽)。”

⑨由“感谢”引申为“酬谢”、“酬偿”。动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三回:“他前日进了学,我来贺他,他谢(酬谢)了我二十四两银子。”

⑩由“感谢”又引申为“报答”。动词。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唯杀贾充以谢天下(只有杀死贾充以答谢天下)。”《新唐书·李光弼传》:“万有一不捷(万一不能取得胜利),当自刎以谢天子(我当自己刎杀以报答天子)。”

⑪由“辞去”又引申为“道歉”、“认错”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入而徐趋(左师进了门,慢条斯理地抢前几步),至而谢(到了跟前,先自己道歉)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(明天你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认错)。”现如:登门谢罪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13:29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