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 zhé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用斧头斩断一木形。金文左边讹作草,右边为斤。小篆由金文变来。后来左边再讹变成
(手),成“扌”旁。《说文》:“折,断也。”“折”的本义是“断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折断,把东西弄断。动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良庖岁更刀 (好厨子每年换一次刀),割也(是因为他是割的);族庖月更刀 (一般的厨子每月换一次刀),折也(是因为他硬砍折断的)。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兔走触株(兔子奔跑撞在树桩上),折颈而死(折断了颈子后死掉)。”现如:禁止攀折花木。
②物的折断有弯曲的过程,由此引申为“弯曲”。动词。《晋书·陶潜传》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(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)。”现作“弯转”。如:曲折;百折不挠。又引申为“返转”、“回转”。如:他走到半路又折回来了;历史的转折点。
③由“弯曲”引申为“驳斥”、“使对方屈服”。动词。刘禹锡《天论》:“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(柳宗元作《天说》来驳斥韩愈的言论)。”现作“心服”。如:他的话使人折服。
④由“弯曲”还引申为“叠”。动词。如:折叠;折衣服。又指“用纸折叠起来的本子”。名词。如:存折;折子。此外,又读作zhē,“翻转”、“倒腾”。动词。如:折跟头。
⑤由“折断”引申为“死”。动词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无瘖、聋、跛、眇、尪蹇、侏儒、折短(没有哑、聋、跛、瞎了一只眼睛的,行为不正和行动迟缓的,身材短小的,以及死于陷害的)。”现比喻“幼年死亡”。如:夭折。
⑥由“折断”又引申为“损失”、“挫折”,特指“军事上的挫败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折北不救(挫折失败不救援)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今曹操新折衄(如今曹操新挫败),方忧在腹心(正在心里十分忧虑)。”现如:损兵折将(损失兵将)。
⑦由“损失”引申为“亏损”。读shé。名词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良贾不为折(有本事的商人不会造成亏损),折不市(亏损的买卖不做)。”现如:折本;折耗。又引申指“按成数减少”。如:打折扣;七折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