占 zhān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部是“卜”,下部是“口”,连起来表示龟卜后用口解释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占,视兆问也。从卜,从口。”“占”的本义是“问卜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问卜、占卜。古代用龟甲或蓍草推算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。动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索藑茅以筵篿兮(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),命灵氛为余占之(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)。”旧如:占卦。
②由“占卜”引申为“估计”、“预测”。动词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度食不足(估计到粮食不够),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升数(使百姓各自估计能缴纳用作军粮的五谷数量),为其期(确定缴纳日期)。”
③由“占卜”又引申为“口述文辞”。读作zhàn。动词。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对月怀归,口占 (述) 一首古风长篇。”
④借作“据有”。读作zhàn。后作“估”,现简化为“占”。动词。《晋书·食货志》:“男子一人(一个男子),占田七十亩(占有田地七十亩)。”现如:占据;占领;攻占;强占;占便宜。
⑤由“据有”引申为“有”、“具有”。读作zhàn。动词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录 (有小小长处的人都已被录用),名一艺者无不庸(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)。”现如:占优势;合格率占百分之九十九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