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臣 chén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像一个人侧面低头时眼睛竖起形,用以表示男性奴隶。因为在古代,奴隶是不能抬头正面看主人的。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小篆将中间表示黑眼珠的“点”去掉了。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“ (甲金文) 均像一竖目之形。”“臣”的本义是“奴隶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奴隶。名词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(牛马走失了),臣妾逋逃(男奴隶和女奴隶逃跑了),勿敢越逐(不许离开队伍去追赶)。”

②因古代战争的俘虏成为奴隶,所以引申为“战俘”。名词。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越王勾践与大夫种、范蠡入臣于吴 (越王勾践与大夫文种、范蠡被掳到吴国作了战俘)。”

③由“奴隶”又引申为“国君所统属的众民”。名词。《书·泰誓上》:“受有臣亿万(商纣有统属的众民亿万),惟亿万心 (是亿万条心); 予有臣三千(我有统属的众民三千),惟一心(只一条心)。”

④由“国君所统属的众民”引申为“君主制时的官吏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君明臣忠(君主圣明,大臣忠心)。”

⑤由“国君所统属的众民”又引申为“古人对自己的谦称”。代词。①对国君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 (我本是平民),躬耕于南阳 (自己亲自在南阳耕种)。”②对父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(早先,您老人家常指我无赖)。”③对一般人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(北方有个人欺负我),愿藉子杀之(希望借您的力量杀掉他)。”

⑥由“国君所统属的众民”又引申为“统属”、“役使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故王臣公(所以王统属公),公臣大夫(公统属大夫),大夫臣士(大夫统属士),士臣卑 (士统属卑),卑臣舆(卑统属舆),舆臣隶(舆统属隶),隶臣僚(隶统属僚),僚臣仆(僚统属仆),仆臣台 (仆统属台)。”

⑦由“国君所统属的众民”又引申为“尽臣的本分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孔子对曰(孔子答道):‘君君(君要像个君),臣臣(臣要尽臣的本分),父父(父要像个父亲),子子(儿子要尽儿子的本分)。’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18:51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