舂 chō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、金文和小篆像双手握着细腰木杵捣臼里的粮食状。《说文》:“舂,捣粟也。从廾,持杵临臼上。”“舂”的本义是“用杵在臼里捣去谷物皮壳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用杵在臼里捣去谷物皮壳,即舂米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或舂或揄(或是舂米或舀米。揄:舀取),或簸或蹂(或是搓米或簸糠。蹂:通‘揉’用手搓米)。”李白《缩五松山下荀媪家》:“田家秋作苦(庄户人家秋收秋种十分辛苦),邻女夜舂寒(邻居女子夜晚舂米到更寒)。”
②由“舂米”引申指“作舂米苦工的女奴”。名词。《墨子·天志下》:“丈夫以为仆(男的做男奴),……妇人以为舂(女的做舂米的女奴)。”韦绚《刘宾客嘉话录》:“使妾为舂婢(叫我做舂米的女奴),不如死也(还不如死了)。”
③由“舂米”引申指“官名”,掌管米粮供应。《周礼·地官·舂人》:“舂人掌共米物(舂人掌管米粮供应)。”
④取“舂”的“捣”意,引申为“撞击”、“碰撞”。动词。郝经《书磨崖碑后》:“苔蚀潮舂寝磨灭(苔藓侵蚀,潮水撞击浸透着磨崖碑,使它逐渐消灭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