均 jū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下是“土”,指田土;右边是“匀”,表均匀。合起来表示耘田要均匀普遍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均,平遍也。从土,从匀,匀亦声。”“均”的本义是“均匀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均匀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(我听说过: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),不患寡而患不均 (不担心财富不多,只担心财富不均匀)。”《齐民要术·收种》:“种杂者(种子混杂了),禾则早晚不均(庄稼成熟的早晚就不一致)。”现如:平均;均分;势均力敌。
②由“均匀”引申为“等”、“同”。形容词或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均服振振(一式的战衣整齐美好),取虢之旂 (夺取虢国的旗号)。”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君有二臣 (君王有两个臣子),或可赏也(有一个应该赏赐),或可戮也(有一个应该杀掉)。君王均之(现在君王等同的对待他们),群臣惧矣 (众臣就要恐惧得不知所从了)。”
③由“均匀”又引申为“遍”、“普遍”。形容词。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千里之外有贤人焉(千里以外有一贤德的人),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(他乡里的人都普遍没有听见过),圣王得而赏之(圣明的君王得到了并赏赐了他)。”
④由“均匀”又引申为“调和”、“调节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皇皇者华》:“我马维骃(我的骃马毛杂色),六辔既均(六根缰绳调在侧)。”《梦溪笔谈·人事一》:“朝廷遣王方贽均两浙杂税(朝廷派王方贽去调节两浙的杂税)。”
⑤虚化作副词。相当于“皆”、“都”。现作“都”的,如:老小均安;均已布置就绪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