飨 xiǎng 饗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和金文中间是一个装满食品的食器,两边是两个面对面坐着的人。合起来,表示两人在宴飨。小篆繁化了,变成上“鄉”下“食”的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饗,鄉人饮酒也。从食,从鄉,鄉亦声。”“飨”的本义是“乡人相聚宴饮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乡人相聚宴饮。动词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朋酒斯飨(捧起两杯酒畅饮),曰杀羔羊(宰杀一只小羔羊)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射乡食飨(制定乡射礼和乡人相聚宴饮的礼仪),所以正交接也(是为了用来调整人们的交往)。”
②由“乡人相聚宴饮”引申为“设盛宴待宾客”。动词。《公羊传·庄公四年》:“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(夫人姜氏在祝丘设盛宴款待齐侯)。”
③由“设盛宴待宾客”引申为“用酒食慰劳”。动词。陈亮《曹公》:“然后大会诸将(然后大会众将),合飨士卒(并用酒食慰劳全体士兵)。”现引申为泛指“供人享受”。如:以飨读者。
④由“用酒食慰劳”引申为“接受酒食”。动词。《诗·周颂·我将》:“伊嘏文王(真伟大啊那文王),既右飨之(即佐助他又歆飨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