戟 jǐ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像有枝的兵器形。小篆繁化成左边是“棥”,右边上部是“人”,下部是“戈”。《说文》:“戟,有枝兵也。从戈、倝。”“戟”的本义指一种“有枝的兵器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古兵器名。戈属,长柄,顶端有直刃两旁各有横刃,可以直刺和横击。名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冶氏》:“戟广寸有半寸(戟宽一寸半),内三之(内长是它的三倍),胡四之(胡长是它的四倍),授五之(援长是它的五倍)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或有戟钩之(有人用戟钩他),断肘而死(把他的手臂拉断,他就死了)。”现如:刀枪剑戟。
②因“戟”是刺人的,所以引申为“刺激”。动词。《本草纲目·大戟》:“其根辛苦(它的根带辛苦味),戟人咽喉(会刺激人的咽喉),故名(因此取名大戟)。”
③因“戟”有枝,所以又引申指“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点”,形容愤怒或威武的形状。动词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褚师出(褚师退出)。公戟其手(卫侯把手叉在腰里),曰(说):‘必断其足(一定砍断你的脚)!’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