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 suì 歳;嵗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用斧斩断人的双脚形。《文字源流浅说》:“像用戊斧斩断人的双脚的惨状。”殷周时的统治者,以肢解人和牛为祭牲,每年举行一次,常肢解多人。后习以为常,并把这残酷的岁祭称为祭祀的专名。再往后,人们因每年岁祭一次,从而称年为岁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。“岁”的本义指“祭祀名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为“年”、“年岁”。周代以前称年为岁。名词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来(自从孔子以来),至于今(到现在),百有余岁(有一百多年了)。”现如:年岁;岁月。
②由“年岁”引申指“时间”、“光阴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日月逝矣(时间流逝过去了),岁不我与(光阴不等待我)。”陶潜《杂诗》:“及时当勉励(应当及时共激励),岁月不待人(时间不等人)。”“岁”、“月”连用,仍指时间、光阴。
③因一年叫一岁,所以引申指“年龄”、“岁” ( “年”与“岁”是同义词,但用法有些不同。在表示年龄时,“年”字放在数目前面,如:年七十。“岁”字放在数目字后面,如:七十岁。“岁”可泛指光阴,“年”不泛指光阴。“岁”不表示寿命,“年”可表示寿命)。量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年十三岁 (年纪十三岁时),庄襄王死(秦庄襄王死了),政代为秦王 (赢政接替当了秦王)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臣少多疾病(我小时候经常生病),九岁不行(九岁了还不能独自行走)。”现作“计算年龄的单位”。如:我今年二十五岁了。
④因一年之中有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所以引申指“年成”、“收成”、“年景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人死(人死了),则曰(却说):‘非我也(不是我的责任),岁也(是年成不好)。’……王无罪岁 (您不要归罪收成不好),斯天下之民至焉(那么天下的百姓也就会来了)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威后问使者曰(赵威后问使臣道):‘岁亦无恙耶(收成也没有受灾害的影响吧)?’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