沦 lún 淪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水”,这里指水波纹;右边是“侖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沦,小波为沦。从水,侖声。”“沦”的本义指“水面上的小波纹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水面上的小波纹。名词。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:“坎坎伐轮兮(叮当伐树做车轮),寘之河之漘兮(伐下放它在河滨),河水清且沦漪(河水连环起波纹)。”
②由“水波纹”引申为“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若此无罪(可是这些无罪的),沦胥以铺(相继牵连把罪坐)。”
③由“水波纹”又引申为“沉没”、“隐没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周德衰(周德衰迁于宋),宋之社亡(宋的社稷亡后),鼎乃沦伏而不见(鼎就沉没隐伏而不见了)。”现如:沉沦。
④由“沉没”引申为“陷入”。向不幸或罪恶方面转化。动词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彼方呲黄泉而登大皇(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),无南无北 (不论南北),奭然四解 (释然四散通达无阻),沦于不测(陷于不可推测)。”现如:沦陷;沦为罪犯。
⑤由“陷入”引申为“丧亡”、“消失”。动词。《书·微子》:“今殷其沦丧(现在殷商恐怕要灭亡了),若涉大水(就好像要渡过大河),其无津涯(几乎找不到渡口和河岸)。”《文心雕龙·铭箴》:“然失言之道盖阙(但是说真话的风气缺少),庸器之制久沦(在器物上记功的制度早已消失了)。”现作“丧亡”。如:沦亡;沦丧;沦灭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