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 hào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水”,这里指水势盛大;右边是“告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浩,浇也。从水,告声。”“浩”的本义是“水势盛大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水势盛大。形容词。《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(滔滔洪水普遍危害人们),荡荡怀山襄陵(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,淹没了丘陵),浩浩滔天(水势盛大,弥漫接天)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汤汤(水势汹涌,波澜壮阔),横无涯际(一望无际)。”
②由“水势盛大”引申为“广大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浩浩昊天(浩浩广大天老爷),不骏其德(不能长赐恩与德)。”现如:浩大;声势浩大;浩气长存。
③由“水势盛大”引申为“众多”、“富足”。形容词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丧祭(丧事和祭祀),用不足曰暴(开支超出预算的就叫暴),有余曰浩(用后有余叫做浩)。”现如:浩如烟海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