岸 à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
金文上面是“山”,表示高;中间“厂”是“崖”;下面“
”是“干”,指水边。合起来表示水边的高地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岸,水厓而高者。”“岸”的本义是指“靠江、河、湖、海等水边的高地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靠江、河、湖、海等水边的高地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泯》:“淇则有岸(宽宽淇水有河岸),隰则有泮(长长漯水也有畔)。”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三尺之岸(三尺高的崖岸),而虚车不能登也(而空车子也不能够爬上去)。”现如:江岸;河岸;湖岸;海岸;岸边。
②由“水边的高地”引申比喻“高位”。名词。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帝谓文王(上帝对文王说):‘无然畔援(不要跋扈妄出兵),无然歆羡(不要贪心侵人地),诞先登于岸(应该先把高位登)’。”
③由“高位”引申为“高傲”。形容词。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:“傲岸泉石(那么,还是高傲地在泉石间隐居),咀嚼文义(推敲文义吧)。文果载心(文章真的能够抒写心意),余心有寄(我的心也就有了寄托了)。”现如:道貌岸然。
④由“水边的高地”又引申为“边际”。名词。苏轼《灵上访道人不遇》:“花光红满栏(满栏红花鲜艳艳),草色绿无岸(绿色青草漫无边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