席 xí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是“厂”,指人可居的山厓;“厂”下是“巾”,指麻布。合起来,表示供人坐卧的铺垫用具。《说文》古文“厂”下变作“”,像席子形。小篆将“厂”变作“”。《说文》:“席,籍也。《礼》:‘天子、诸侯席,有黼纯饰’。从巾,庶省。”“席”的本义指“席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席子。用芦苇、竹篾、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。后作“蓆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其徒数十人(他的弟子有几十个),皆衣褐(都是穿着麻布),捆履、织席以为食(靠打草鞋、编草席来维持生活)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卧不设席(晚上睡觉的地方不铺席子),行不骑乘(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乘车)。”现如:炕席;凉席;草席;篾席;芦席。
②席子是供坐卧用的,所以由“席子”引申指“席位”、“座位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君赐食(国君赐以熟食),必正席(〔孔子〕一定摆正席位),先尝之(先尝一尝)。”林嗣环《口技》:“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(这时宾客们个个大惊失色离开座位)。”现作“座位”。如:出席(到场);缺席(不到场);入席。
③由“席位”引申为“酒席”、“酒筵”。名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设席(酒筵)饮酒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四回:“说着,已经撤去残席(酒席),内外另设各种精致小菜。”现如:摆了两桌席。
④由“席位”又引申为“职位”、“职务”。名词。李伯元《文明小史》第十三回:“我想把这几个人留在湖北,量材使用,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(职位),倒也不难。”
⑤由“职位”引申为“凭借”、“倚仗”。介词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吕产、吕禄席太后之宠(吕产、吕禄倚仗吕太后的宠信)。”《新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常恐诸子骄侈(常恐众子骄奢放纵),席势凌人(仗势欺人)。”
⑥因船帆有的用席做,所以由“席子”又引申指“船帆”。名词。贝琼《遣儿子归营殳山草堂》:“秋江有鲈鱼(秋天长江里有肥美的鲈鱼),当挂吴淞席(为了快速行驶啊,应当挂上吴淞的船帆)。”
⑦由“席子”又引申作量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八回:“将两席改作三席,大家围着坐了。”现如:客人坐了三席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