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 zhè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“正”,“正”与“政”通,这里指政治;右边像手持棒形,即“攴”。合起来,持攴施政,表示出了奴隶社会专制、高压的鲜明政治特征。《常用汉字详解字典》:“统治者要靠皮鞭来施行政治,所以从攴。”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“政”的本义是“政治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政治、政事。名词。《书·洪范》:“八政(八种政事):一曰食(一是管理民食),二曰货(二是管理财货),三曰祀(三是管理祭祀),四曰司空(四是管理居民),五曰司徒(五是管理教育),六曰司寇(六是治理盗贼),七曰宾(七是管理朝觐),八曰师(八是管理军事)。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苛政猛于虎也(残酷的政治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呀)。”现如:政党;政纲;参政。现引申指“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”。如:财政;民政;邮政。
②由“政治”引申为“政治权力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(天下太平),则政不在大夫(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里)。”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(贪图政治权力的人,不能把事务分给别人)。”
③由“政治权力”引申为“职责”。名词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弃政而役(放弃自己的职责而为战争效力),非其任也(可不是你的职事啊)!”
④由“政治”又引申为“政策”、“政令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政宽则民慢(政策宽大百姓就怠慢)……宽以济猛(用宽大调剂严厉),猛以济宽(用严厉调剂宽大),政是以和(政策因此调和)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今王发政施仁(现在大王发布政令,施行仁政)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(让天下想当官的人都希望站在您的朝廷上做官)。”
⑤由“政策”引申为“法则”、“标准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顺其类者谓之福(顺应人类需要来供养人类的,叫做福),逆其类者谓之祸(违背人类需要的,叫做祸),夫是之谓天政(这种自然规则叫做天政)。”
⑥由“政令”引申为“禁令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修其教不易其俗(对人民重在教化,不必改变他们的风俗),齐其政不易其宜(重在统一禁令,不必改变他们原有的习俗)。”
⑦由“政治”又引申指“君主”、“长官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(我曾经听说过拥有七十里地方作为君主统一天下的人),汤是也(商朝的汤王就是的)。”旧指“官长”。如:学政;盐政。
⑧由“政治”现又引申为“政府的简称”。如:拥政爱民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