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臧 zā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“臣”,指奴隶;右边是“戈”。合起来,以戈刺臣,表示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。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小篆左边加“爿”。杨树达《释臧》:“甲文臧字皆像以戈刺臣之形,据形求义,初益不得为善。以愚考之,臧当以臧获为本义也。”“臧”的本义指“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。名词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如是(如果这样),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(那么,即使是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也不愿与天子更换地位)。”

②由“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”引申为“供人役使者的贱称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骈拇》:“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(臧与谷两个家奴一块儿牧羊),而俱亡其羊(却都让羊跑了)。问臧奚事(问臧这个家奴在做什么),则挟䇲读书(说是拿着书简读书);问谷奚事(问谷这个家奴在做什么),则博塞以游(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)。”

③由“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”又引申为“成功”。动词。《易·师》:“师出以律(军队出动要有纪律),否臧凶(否则不论胜败都是危险的)。”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执事顺为臧(执行顺当而成功就是‘臧’),逆为否(反其道就是‘否’)。”

④由“成功”引申为“善”、“好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(发号施令),罔有不臧(也没有不好的)。”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(不去害人不贪吝),何用不臧(走到哪儿都说好)。”

⑤由“好”引申为“认为好”、“称许”。动词。《论衡·自纪》:“名不流于一嗣(名声传不到一代),文不遗于一札(文章留不下一篇),官虽倾仓(这样的人即使俸禄很多),文德不丰(可是文才和德行都很浅薄),非吾所臧(这不是我所赞赏的)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宫中府中(皇宫里的侍臣和丞相府里的官员),俱为一体(都是一个整体),陟罚臧否(对这些人的升迁、处分、表扬、批评),不宜异同(不应该有两样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24 4:36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