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 yìn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和金文像用手按压着一人之形。用以表示向下压、按。小篆由甲骨文、金文变化而来。《汉字源流浅说》:“像用手制服、压抑一人之状。”“印”的本义是“压”、“按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压、按。后为“抑”取代。动词。郭澄清《大刀记·下关东》:“他见李大婶用袖子把眼角印了一下。”
②由“按”、“压”引申为“图章”、“印信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使各佩其信印(叫各自佩带着自己的信物图章)。”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每字为印(每个字做成一个字印),火烧令坚(用火把它烧硬)。”
③由“图章”引申为“痕迹着于他物”。动词。《文心雕龙·物色》:“故巧言切状(所以用生动的语言贴切地描绘物状),如印之印泥(就像用图章印泥一样),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(不需任何雕削,就把细微曲折的图纹描写下来了)。”现如:脚上印着黄泥。又作名词,指“痕迹”。如:脚印儿;手印儿;烙印。
④因用印印下的痕迹有“一致”意,所以又引申为“合”。如:印证;心心相印。
⑤由“痕迹着于他物”引申为“印刷”。动词。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板印书籍(刻板印书),唐人尚未盛为之(唐朝的人还没有大规模地采用)。五代时始印五经(五代时才开始用它来印刷五经),已后皆为板本(以后的各种书籍都是板印本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