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2 hòu 後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“彳”,指行;右边上部“
”有“系”意,下部“夂”像倒止(趾) 形。连起来系足而行,故在人后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林义光《文源》:“
古玄字,系也。夂像足形,足有所系,故后不得前。”“后2”的本义是“走在后面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走在后面,最后离开,落在后面。跟“先”、“前”相对。动词。(现代汉语中,“先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不能作动词;古代汉语中,“先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都能作动词。)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非敢后也(不是我敢于走在后面拒敌),马不进也(是马跑得不快呀)。”
②由“走在后面”引申为“位置在后面”。与“前”相对。方位名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前望舒使先驱兮(叫前面的望舒作先驱啊),后飞廉使奔属(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)。”现如:屋后;村后。又引申为“次序靠近末尾的”。如:后排;后三名。
③由“走在后面”又引申为“时间较晚”。与“先”相对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三年之后 (三年以后),未尝见全牛也(就不曾再看到一条整体的牛了)。”现如:先来后到。
④由“时间较晚”引申为“出生时间较晚的人”,即“后代”、“子孙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今不取(现在不去夺取),后世必为子孙忧(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)。”现如:造福于后。
⑤由“时间较晚”又引申为“将来”、“时间未到的”。名词或形容词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故审知则可知古(所以考察现在就可了解古代),知古则可知后(了解古代就可知将来),古今前后一(古今前后一个道理)。”现如:日后;后天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