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 bó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拇指形,即“白”字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为了跟白色之白相区别,在左边加“人”,作“伯”。郭沫若《金文丛考》:“此实拇指之象形……拇为将指,在手足俱居首位,故白引申为伯仲之伯,又引申为王伯之伯,其用为白色字者乃假借也。”“伯”的本义指“拇指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为“兄弟中排行第一的”、“老大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伯氏吹壎(你如大哥吹的埙),仲氏吹箎(我如二哥吹的箎)。”
②由“老大”引申称父之兄为“伯父”,或称“伯”。名词。杜甫《醉歌行》:“汝伯何由发如漆(你伯父是什么缘由头发还像漆那样黑)?”后又引申对父辈亲友中年长者亦称伯,如:老伯;世伯;大伯;姻伯。
③由“排行第一的”又引申为“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”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:“伯兮朅兮(我的夫呀真英勇),邦之杰兮(他是国家的英杰)。”
④由“排行第一的”又引申指“古代统治一方的长官”。名词。《周礼·大宗伯》:“九命作伯 (官爵的最高一级叫伯)。”《左传·僖公十九年》:“诸侯无伯 (诸侯没有领袖)。”
⑤由“长官”引申指“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(天子为一个等级),公一位 (公爵为一个等级),侯一位(侯爵为一个等级),伯一位(伯爵为一个等级),子、男同一位(子爵、男爵同为一个等级),凡五等(共为五个等级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