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 méi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和小篆像树上结一个果实,这里指“梅”。“某”借作无定指代词后,“梅”的意义就另造了一个形声字“梅”来表示。《说文》:“某,酸果也。从木,从甘,阙。”徐灏《注笺》:“‘某’即今酸果‘梅’字。因假借为‘谁、某’,而为借义所专,遂‘梅’为之。”“某”的本义指“酸梅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酸梅。后作“梅”。名词。《说文·木部》:“某,酸果也。”
②借作代词。读作mǒu。①指失传的人名或时间。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“于是使某者往杀之(于是派遣了勇士某人前去杀他)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(蔺相如马上回头招呼赵国的史官上来记录道):‘某年月日(某年某月某日),秦王为赵王击缻(秦王为赵王敲瓦盆)。’”②指一定的人、地、事、物。《书·金縢》:“惟尔元孙某(你们的长孙姬发),遘厉疟疾(遇到了险恶的疾病)。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(假若你们三位先王这时在天上有助祭的职责),以旦代某之身(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)!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答〈戏〉周刊编者信》:“我的一切小说中,指明着某处的却少得很。”③指不定的人、地、事、物。柳宗元《䄍说》:“旱于某(干旱在某地),水于某(水灾在某地),虫蝗于某(蝗虫在某地),疠疫于某(瘟疫在某地),则黜其方守之神(就废弃那里的守神),不及以祭(不到那里去祭祀)。”现如:某人;某甲;某天;某地;某国;某种线索。④指代“我”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某启(王安石上言):昨日蒙教(昨天承蒙你来信指教)。”又:“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(我却认为受皇上委托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