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 sāng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桑树形。小篆上部变作“叒”,下面是“木”。《说文》:“桑,蚕所食叶木。从叒、木。”“桑”的本义指“木名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木名,即桑树。名词。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:“无踰我墙(切莫爬进我家墙),无折我树桑(切莫折断那些桑)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亩之宅(在五亩大的宅院四周),树之以桑(种上桑树)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(那以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了)。”现如:桑树;栽桑养蚕。
②由“桑树”引申指“桑叶”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氓》:“桑之未落(当那桑树叶未落),其叶沃若(叶儿黄绿嫩得多)。”
③由“桑叶”引申为“采桑”。动词。《诗·魏风·十亩之间》:“十亩之间兮(十亩桑田树青青),桑者闲闲兮(悠闲自在采桑人)。”
④由“采桑”引申指“采桑养蚕纺织之事”。名词。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:“开轩面场圃(推开窗子,面对着菜园和谷场),把酒话桑麻(一边饮酒,一边谈论着养蚕种桑和植麻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