濯 zhuó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下是“水”,这里指用水洗涤;右边是“翟”,表声。小篆将“水”移到了左边。《说文》:“濯,𤃬也。从水,翟声。”“濯”的本义是“洗涤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洗涤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泂酌》:“泂酌彼行潦(远去汲水溪涧行),挹彼注兹(大器注满小器盈),可以濯罍(用它可把罍洗净)。”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(沧浪江的水啊清又清啊),可以濯吾缨(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)。沧浪之水浊兮(沧浪江的水啊浊又浊啊),可以濯吾足(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)。”
②由“洗涤”引申为“沐浴用过的脏水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小臣爪手剪须(近臣为死尸修剪指甲和胡须),濡濯弃于坎(用过的洗头脏水也倒入两阶之间的小坑内)。”
③由“洗涤”又引申为“祛除邪恶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在上位者(在上位的人),洒濯其心(要祛除他心里的邪恶),壹以待人(专一地待人),轨度其信(使它合予法度而且使人民相信),可明徵也(然后可以治理别人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