盟 mé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下部是盘盂,盘盂中放的是牛耳。古时诸侯结盟,要割牲歃血。主持盟会的人手执牛耳,掘穴埋牲。用盘盂盛牛耳,表示结盟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变得繁化了。《说文》:“盟,杀牲歃血,朱盘玉敦,以主牛耳。”“盟”的本义是“在神前誓约、结盟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(古代诸侯)在神前誓约、结盟。动词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为坛而盟(用土筑了个高台,并在台上宣誓),祭以尉首(用杀死了的军官的头来祭天)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诸侯恐惧(诸侯各国这才惊惶恐惧),会盟而谋弱秦(忙着开会结盟来想办法削弱秦国)。”现引申为“个人向天发誓”。读作míng。如:盟个誓。
②由“结盟”引申指“盟约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皆奖王室(全都辅助王室),无相害也(不要互相伤害)!有谕此盟(谁要违背盟约),明神殛之(神灵就诛杀他)。”
③由“结盟”又引申为“集团、阶级、国家或个人之间的联合”。如:同盟军;同盟国;工农联盟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