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 guī 龜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部是乌龟的头;左边是乌龟的两只脚;右边是乌龟的背。乌龟的特征表示得十分清楚。金文是乌龟的上视图,上部是头,中间是圆形的背,下部是尾,两侧各有两只脚。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龟,旧也。外骨肉者也。从它,龟头与它头同。……象足、甲、尾之形。”“龟”的本义指“乌龟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乌龟。爬行动物,身体长圆而扁,背腹皆具硬甲,背部隆起,四肢短,趾有蹼,头尾和四肢可缩人甲壳内,能耐饥渴,寿命很长,肉可食,甲可入药。名词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麟、凤、龟、龙(麒麟、凤凰、龟、龙),谓之四灵(称作四灵)。”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江傍家人常畜龟(住在江旁的人家经常养乌龟)。”现如:养龟。
②由“乌龟”引申指“龟甲”。名词。①古代用作钱币。《易·损》:“或益之,十朋之龟弗克违(有人把价值十朋的大乌龟壳赠诒我,不能推辞),元吉(大为吉利)。”②古代用作占卜,遂为占卜之称。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龟既厌(我龟已在厌倦中),不我告犹(不再告我以吉凶)。”
③古代印纽多作龟形,所以由“乌龟”又引中指“印章”。名词。《太玄·格》:“龟厉(印绶严格)。”
④因龟背是隆起的,所以由“乌龟”又引申指“兽类背部隆起处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麋兴于前(有麋出现在前面),射麋丽龟(乐伯射麋正中背部隆起处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