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 yǐ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弯曲的鱼肠。金文和小篆与甲骨文相似。《尔雅·释鱼》:“鱼肠谓之乙。”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“乙之像鱼肠。……可无庸说。”“乙”的本义为“鱼肠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鱼肠。名词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狐去首(狐把头去掉),豚去脑(小猪把脑子去掉),鱼去乙(鱼把肠子去掉)。”
②“乙”只有简单的一画,古人用它做标记符号,叫“打钩”。古人看书时,在书上打一个钩作标记,表示已看到某处,或某处文字有脱误。读作jué。名词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人主从上方读之(皇上从藏书的官署阅读它),止(停阅时),辄乙其处(就在所读过的地方打上一个勾号)。”
③借作“天干的第二位”。即甲乙丙丁的“乙”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其日甲乙(春季的日子是甲乙,[于五行属木])。”后引申用为“第二”。序数词。如:乙等;乙级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