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 dī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古代的钉子头是方形的,甲骨文像从上面向下看的钉子。金文像侧视的秃钉。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》:“疑丁即今之钉字,象铁弋形。”“丁”的本义指“钉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钉子。后作“钉”。名词。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五回:“女怪钢叉丁对丁。”
②因钉子坚硬,所以引申为“强”、“强壮”。形容词。《史记·律书》:“丁者,言万物之丁壮也(丁是说万物强壮),故曰丁(所以称为丁)。”
③由“强壮”引申为“成年人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丁男被甲(成年男子穿着盔甲作战),丁女转输(成年女子转运粮食到前线),苦不聊生(苦得不如死去)。”现如:抓壮丁。
④由“成年男子”引申指“从事某种劳动的人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(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)。”现如:园丁。
⑤因“钉子”是用来钉物的,所以引申为“遭逢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耗下土(破坏下土的灾难),宁丁我躬(为何恰恰落我身)?”旧如:丁忧(遭逢父母之丧)。
⑥“钉子”是较小的物体,现引申为“小方块物”。名词。如:肉丁;鸡丁。
⑦借作“天干的第四位”。即甲乙丙丁的“丁”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元丰七年六月丁丑(元丰七年六月初九),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(我从齐安乘船去往临汝)。”现引申为“第四”。序数词。如:丁等;丁级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