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盛 ché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像一盛满谷物的器皿形;右边斧形为“成”,表声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盛,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。从皿,成声。”“盛”的本义是“放在祭器里的谷物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放在祭器里的谷物。名词。《书·泰誓上》:“牺牲粢盛(放在祭器里的牲畜和谷物),既于凶盗(也被凶恶盗窃的人吃尽了)。”

②由“放在祭器里的谷物”引申为“器皿”。如“杯”、“碗”等。名词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旨酒一盛兮(甜酒一杯啊),余与褐之父睨之(我和下贱的老头乾瞅着)。”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食粥于盛(吃盛在碗里的粥),不盥(不需洗手)。”

③由“器皿”引申为“把食物、饮料或其他东西放进容器里”。动词。《诗·召南·采》:“于以盛之(什么东西把它装),维筐及笞(圆形篓子方形筐)。”现如:盛饭;盛汤;盛水。现又引申为“容纳”。如:这屋子小,盛不下这么多人。

④由“放在祭器里的谷物”又引申为“多”、“众多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任重载盛兮(我肩负时代赋予的众多责任啊),陷滞而不济(却又陷入困境难以担当)。”洪昇《长生殿·弹词》:“一路行来,你看遊人好不盛(多)也。”

⑤由“众多”引申为“茂”、“繁茂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山水》:“见大木(看见一棵大树),枝叶盛茂(枝叶十分茂盛)。”陶潜《归园田居五首》之三:“种豆南山下(在南山下种豆),草盛豆苗稀(杂草繁茂,豆苗稀衰)。”现如:茂盛。

⑥由“众多”又引申为“兴旺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天道盈而不溢(那天道充盈但不过分),盛而不骄(兴旺但不自骄)。”现如:旺盛;梅花盛开;繁荣昌盛。

⑦由“兴旺”引申为“兴起”、“流行”。读作shèng。动词。《文心雕龙·夸饰》:“自宋玉、景差(自从宋玉、景差以来),夸饰始盛(夸张开始兴起)。”现如:盛行;盛传;风气很盛。

⑧由“兴旺”又引申为“显赫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自生民以来(自从人类产生以来),未有盛于孔子也(没有比孔子更显赫的人了)。”

⑨由“众多”又引申为“丰富”、“丰盛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有盛馔(遇有丰盛的筵席),必变色而作(一定要脸色庄严地站起来)。”现如:盛宴。

⑩由“丰富”引申为“美好”、“华美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盛容服而饰辩说(讲究华美仪表服饰并修饰言辞高谈阔论),以疑当世之法(用这种方法来和当代的法治相抗衡),而贰人主之心(而使君主的思想不能专一地扑在法治上)。”现如:盛服;盛装。

⑪由“众多”又引申为“深厚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德盛而教尊(诸侯品德深厚、政教严明),五谷时熟(不失农时,五谷丰登),然后赏之以乐(这样天子才把乐赏给他)。”现如:盛情;盛意。现引申为“热烈”、“大规模的”。如:盛况;盛会。由“热烈”引申为“炽热”。如:年轻气盛;火势很盛。

⑫由“多”又引申为“极点”、“顶点”。读作shèng。名词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平者(均平),水停之盛也(是水留止时的顶点)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然而居之禄位贵盛(但是先生的官职高贵到了极点),私家之富过于三子(私家的财富却超过了这三个人)。”

⑬由“顶点”引申为“极力”。读作shèng。形容词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之东朝(魏其到了东朝),盛推灌夫之善(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)……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姿(武安侯又接着极力诋毁灌夫所做的事骄横放纵),罪逆不道(犯了大逆不道的罪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7:44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