钻 zuān 鑽 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支箭穿过一件东西形,用以表示穿孔。小篆变作左边是“金”,右边是“赞”的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钻,所以穿也。从金,赞声。”“钻”的本义是“穿孔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穿孔、穿刺。动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(不等待父母的同意)、媒妁之言(媒人的说合),钻穴隙相窥(就穿墙打洞相互偷看),逾墙相从(甚至越墙幽会)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(那么父母和社会上的人都会轻视他们)。”现如:钻孔;地质钻探。
②由“穿孔”引申为“进入”、“穿过”。动词。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那大圣就撺出水中,一变,变作一条水蛇,游过岸,钻入(进入)草中。”茅盾《雾》:“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(穿过)出来了。”现如:钻山洞;钻到水里;钻空子。
③由“进入”引申为“钻研”、“深入研究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(颜渊长声地叹息道):‘仰之弥高(越是景仰老师的学问,越觉高大),钻之弥坚(越是努力钻研,越觉艰深)。’”现如:光钻书本不行;他倒是肯钻。
④因“穿孔”有“打入”意,所以由“穿孔”又引申为“投机钻营”。动词。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(商鞅挟有三术,因此钻营说动了秦孝公变法),李斯奋时务而要始皇(李斯透彻了解时务,因而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)。”茅盾《路》一:“入党政界罢?不但要人吸引,并且也得会拍会钻(投机钻营)。”
⑤由“穿孔”又引申指“穿孔的器具”。读作zuàn。名词。《管子·轻重乙》:“一车必有一斤、一锯、一、一钻、一凿、一𨱇、一轲(一个造车工匠必须有斧、锯、铁、钻、凿、𨱇和轴铁等工具),然后成为车(然后才能成为车匠)。”现如:钻子;电钻;台钻;钻头。
⑥由“穿孔的器具”引申指“古代施行膑刑的刑具”。读作zuàn。名词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中刑用刀锯(中刑用刀锯执行宫刑或断肢),其次用钻凿(其次用钻凿除膑骨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