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问 wèn 問;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上面是“门”,有“开、闭”意;下面是“口”,指用口说话。合起来表示口问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将“口”移到了门内。《说文》:“问, 也。从口,门声。”“问”的本义是“询问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询问。动词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问今是何世(询问他们如今是什么朝代),乃不知有汉 (竟不知道有汉朝),无论魏、晋 (更不用说魏、晋了)。”现如:不懂就问;你到问事处去问一问。

②由“询问”引申为“所问的问题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道无问 (道是无可询问的问题),问无应(问了也无从回答)。无问问之(无可询问的问题却一定要问),是问穷也(这是在询问空洞无形的东西)。”

③由“询问”又引申为“考察”、“过问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弗问弗仕(用人不过问考察),勿罔君子(别把君子来蒙混)。”

④由“考察”引申为“打听”、“寻访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入竟而问禁(进入外境要先打听有什么禁令),入国而问俗 (进入别国要先打听有什么风俗),入门而问讳 (到别人家里要先打听有什么忌讳)。”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后遂无问津者(后来就再没有去探寻桃花源的人了)。”

⑤由“考察”又引申为“慰问”、“探望”。动词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周游城中(遍游城中),家家致问 (一家一家的去登门问候)。”现如:问候;问安;问好。

⑥由“慰问”引申为“馈赠”、“赠送”。动词。《诗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知子之顺之(知你对我很体贴),杂佩以问之(送你佩玉请收好)。”

⑦由“询问”又引申为“审问”。动词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淑问如辠陶(善审战俘如像辠陶),在泮献囚 (在泮审那阶下囚)。”现如:问案;问口供。又引申为“问罪”、“惩办”。如:胁从者不问。

⑧由“审问”引申为“判决”。动词。《红楼梦》第一百零三回:“后来听见你兄问 (判决) 死罪,他虽哭了一场,以后倒擦胭抹粉起来。”

⑨由“审问”又引申为“责问”、“干预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复 (昭王征楚而没有回去),寡人是问 (寡人为此而来责问)。”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恣所为不问 (任其所为而不加干预)。”现如:追问;概不过问。

⑩虚化作介词。相当于“向”。如《文明小史》第十二回:“同太太商量,要问(向) 他借八只衣箱,前去质当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11:39: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