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 kè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是“宀”,指房屋;屋下是“攵”和“口”。“攵”同“终”,有“停止”意。“口”指人。合起来,有人暂时停留在屋里,表示客人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广韵、陌韵》:“客,宾客。”“客”的本义是“客人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客人、宾客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旦日(白天),客从外来(有位客人从外边进来),与坐谈(邹忌与客人坐着闲谈)。”现如:来客了;以礼待客。
②由“客人”引申指“门客”、“食客”。即寄食于贵族豪门并为之服务的人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后孟尝君出记(后来孟尝君贴出一张告示),问门下诸客(问门下的各位门客):‘谁习计会(谁熟悉会计),能为文收债于薛者(能为我到薛地去收债吗)?’”
③由“客人”又引申指“顾客”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宋人有酤酒者(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),升概甚平(用提子拷酒时很平满),遇客甚谨(对待顾客很恭敬),为酒甚美(酒做得很好),县帜甚高(酒旗挂得很高很显眼),然不售(但就是卖不掉),酒酸(酒都变酸了)。”
④由“顾客”引申指“商贩”、“行商”。名词。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这蒋泽做客(商贩),起头也还是丈人罗公领他走起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见那闯学堂的书客(商),就买几本旧书。”
⑤由“顾客”又引申指“佃农”、“佃户”。名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王进挑着担儿,就牵了马,随庄客(佃户)到里面打麦场上。”
⑥由“客人”又引申为“寄居”、“旅居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风瘅客脬(疝气寄居膀胱)。”白居易《雨夜有念》:“吾兄寄宿州(我的兄长寄居宿州),吾弟客东川(我的弟弟旅居东川)。”
⑦由“客人”又引申指“旅人”、“游子”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顺波以从流兮(顺着风波随着江流而行啊),焉洋洋而为客(开始漂泊无定作了游子)。”现作“旅人”。如:游客;旅客;乘客。现引申为“出门在外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客居;客籍;客商。
⑧由“客人”又引申为“以客礼相待”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孟尝君客我(孟尝君以客礼相待我)。”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五年(王僚五年),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(楚国的逃亡臣子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来),公子光客之(公子光以宾客之礼接待他)。”
⑨由“客人”又引申指“强盗或敌人”。名词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重门击析(关上几重门还敲着梆子巡更),以待暴客(来防备盗贼)。”《孙子·行军》:“客绝水而来(敌人渡水而来),勿迎之于水内(不要在水滨迎战),令半济而击之(让敌人渡过一半还有一半未渡时攻击),利(这样才有利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