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宰 zǎi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和金文上部是“宀”,表示房屋;下部即“辛”,指辛劳的罪人。小篆由甲骨文、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宰,辠人在屋下执事者。从宀,从辛。辛,辠也。”“宰”的本义是“充当家奴的罪人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充当家奴的罪人,即奴隶。名词。《礼记·曲礼》:“问大夫之富(问大夫的富有),曰(就问):‘有宰(管家事的奴隶有多少)?食力(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有多少)’?”

②因“宰”常接近奴隶主,后来有的得到奴隶主的宠信,因而又引申为“官名”。名词。①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。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越人饰美女八人(越国人打扮好八个美女),纳之太宰嚭(把她们赠送给吴国丞相嚭)。”②主掌某一专职之官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乃命宰祝(于是令主祭祀之官),循行牺牲(巡视祀品)。”③卿大夫的家臣。《左传·定公十二年》:“仲由为季氏宰(仲由做季孙氏的家臣)。”④邑、县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求也(冉求),千室之邑(千户人口的城邑),百乘之家(百辆战车的领地),可使为之宰也(可以叫他充任那里的长官)。”

③由“官名”引申为“主宰者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心也者(心啊),道之工宰也(是道德的器官主宰)。”现构成双音词“主宰”。如:他主宰一切。

④由“主宰者”引申为“制”、“治理”。动词。俞文豹《吹剑录·四录》:“徐进齐宰是邑(徐进齐治理这个城邑),连三年稔(连续三年丰收)。”

⑤由“主宰者”又引申为“宰割”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有余力而制其敝(秦国有足够的力量去利用他们的弱点),追亡逐北(追逐败亡的军士),伏尸百万(〔诸侯〕横尸百万),流血漂橹(流的血能把盾牌漂起来),因利乘便(秦国乘利趁便),宰割天下(宰割吞并天下)。”

⑥由“宰割”又引申为“割肉”、“杀牲”。动词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烹羊宰牛且为乐(宰杀烹煮牛羊肉,姑且拿来下酒作乐),会须一饮三百杯(当要一饮就饮三百杯)。”现作“杀牲畜”。如:宰猪;宰羊;屠宰场等。

⑦由“割肉”引申为“割肉的人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平为宰(陈平作割肉的人),分肉食甚均(他分肉给大家吃,分得很均匀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8 14:42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