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 lǎo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个体态龙钟的偻背老人扶杖欲行之状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像老者倚杖之形。”金文把人首讹变为
,杖变为
,含有动意。小篆由金文变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老,考也,七十曰老。”“老”的本义指“年老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年老、衰老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(孔子骂道):‘幼而不孙弟(你幼小时候不懂礼节),长而无述焉 (长大了毫无贡献),老而不死(年老了还白吃粮食),是为贼(真是一个害人精)。’”《述而》:“子曰(孔子对子路说):‘女奚不曰(你为什么不这样说):其为人也(他的为人),发愤忘食(用功便忘记吃饭),乐以忘忧(快乐便忘记忧愁)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(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,如此罢了)。’”现作“年老”。如:老人。
②由“年老”引申为对“年纪大的人的敬称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不慭遗老 (不愿留下一元老。慭(yìn):愿),俾守我王 (卫王使我作守臣)。”又引申指“大夫的家臣”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(孔子说):‘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(孟公绰,若是叫他做晋国诸卿赵氏、魏氏的家臣,那是能力有余的),不可以为藤薛大夫 (却没有才能来做滕、薛这样小国的大夫)。’”现用作敬辞。如:董老;吴老;徐老等。
③出仕的人年岁大了,就要告老还乡,所以由“年老”又引申为“告老”、“致仕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鲁隐公三年》:“桓公立 (桓公即位),乃老(才告老)。”
④由“年老”引申为“长久”。形容词。如:老张近来很忙吧,老没见他了。
⑤由“年老”又引申为“原来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老脾气;老地方。
⑥由“原来的”引申为“陈旧”。形容词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治之道(治理的方法),美不老(好在于不陈旧)。”现如:老米;老书。又跟“嫩”相反,如:菠菜老了;老笋子。
⑦由“年老”又引申“称别人的父母”。名词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:“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孤(用那些钱供养为国事而死的人的父母和子女)。”
⑧由“年老”引申为“年老的”、“有经验的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樊迟请学稼(攀迟请求学种庄稼)。子曰(孔子说):‘吾不如老农(我不如有经验的农民)。’请学为圃 (又请求学种菜蔬),曰(孔子说):‘吾不如老圃(我不如有经验的菜农)。’”现如:老手;老干部。
⑨由“衰老”又引申为“衰竭”、“疲怠”。形容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师老矣 (楚国的军队已经疲怠了)。”
⑩取“老”的“时间长”的意思,引申为“极”、“很”。副词。如:老早;老远。
⑪虚化作助词。用作词头。加在称呼上,或加在兄弟姊妹次序上,或加在某些动物名词上。如:老师;老弟;老张。老大;老二。老虎;老鼠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