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 guǒ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果实结满枝头的形状。金文像树上结一果实。小篆由金文简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果,木实也。从木,象果形在木之上”。“果”的本义指“果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果子、果实(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菓)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民食果蓏蚌蛤(老百姓吃野果、瓜等和蚌蛤。蓏:luǒ,瓜)。”现如:水果;干果;劳动果实等。
②由果树开花结实而成果子引申为事情的结局或成效,即“结果”。名词。柳宗元《东海若》:“无因无果(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)。”现如:成果;恶果;前因后果;自食其果。
③由“事情的结局或成效”引申为“实现”。(一般用于否定)。动词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闻之(听了这事),欣然规往(高兴地计划前去),未果(没有实现),寻病终(不久病死)。”
④因果实有丰满的果肉,由此引申为“充盈”、“充实”、“饱”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适莽苍者(到葱绿的近郊去的),三餐而反(经过一日三餐的时间回家),腹犹果然(肚子里还是饱鼓鼓的)。”
⑤因果壳含有“坚硬”的意思,由此引申为“坚决”、“果敢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必信(说话必须守信用),行必果(行动必须坚决)。”《吴子·论将》:“果者临敌不怀生(果敢的人临阵不顾惜自己的生命)。”现如:果断。
⑥虚化作副词、连词。相当于“果然”、“果真”、“真的”、“的确”、“终于”、“究竟”;“如果”、“如果真的”等。现用作副词“果然”义的,如:果不出所料;他果真来了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