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 yǐ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古代农耕用的“耜”,即自。金文右边加“人”,表示人用“耜”耕作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邵瑛《群经正字》:“㠯,秦刻作以。”“以”的本义指“耕地农具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借为“用”、“使用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君子不施其亲(君子不怠慢他的亲族)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(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信用)。”
②由“用”引申为“使”。动词。《书·君奭》:“告君(现在请求您),乃猷裕我(急于教导我),不以后人迷(不要使后人迷惑呀)。”
③由“使”引申为“凭借”。动词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二回:“以 (凭借) 明公之神武,抚河朔之强盛,兴兵讨曹贼,易如反掌。”
④由“用”又引申为“做”、“为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视其所以(考查他的所为),观其所由 (观看他所从由的道路)。”
⑤由“为”引申为“及”、“连及”。动词。《易·小畜》:“富以其邻(富及他的邻居)。”《论语·尧曰》:“朕躬有罪(我本人若有罪),无以万方(就不要牵连天下万方)。”
⑥由“连及”引申为“率领”、“带领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(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出走)。”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欲使庄参以两千人往使(想派庄参率领两千人出使到南越去)。”
⑦由“用”又引申为“认为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告臧孙(昭公把话告诉臧孙),臧孙以难 (臧孙认为难办); 告郤孙 (告诉郤昭伯),郤孙以可(郤昭伯认为行)。”
⑧由“认为”引申为“缘由”。名词。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何其久也(为啥居留这样久)?必有以也(必有其他啥缘由)。”
⑨由“缘由”引申为“有”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今楚国虽小(如今楚国虽然小了),绝长续短(截长补短),犹以数千里 (方圆还有几千里),岂特百里哉(难道只是百里吗)?”
⑩由“认为”又引申为“可以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大则以王(收效大就可以统一天下),小则以霸(收效小也可以逞霸诸侯)。”
⑪借作代词。相当于“其”、“此”、“何”。
⑫虚化作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助词。相当于“太”、“更加”、“又”;“用”、“拿”、“依”、“在”、“从”、“要数”; “和”、“因此”、“如果”等。现作介词“用”、“拿”、“依”、“要数”的,如:以理服人;以身作则;以次就座;颜色以红色最显眼。助词“以”和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东”、“西”、“南”、“北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位置词连用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线。如:三天以后;黄河以南;一万元以内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