雏 chú 雛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像小鸡形;右边是“芻”,表声。小篆变成左边是“芻”,右边是“隹”。《说文》:“雏,鸡子也。从隹,刍声。”“雏”的本义指“小鸡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小鸡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仲夏纪》:“是月也(这个月),天子以雏尝黍(天子用小鸡品尝黍米),羞以含桃(加上樱桃),先荐寝庙(首先进献给宗庙的祖先神灵)。”
②由“小鸡”引申为“幼(鸟)”。名词。白居易《晚燕》:“百乳雏毕(百鸟已经哺乳幼鸟),秋燕独蹉跎(唯独秋燕迟迟晚来)。”
③由“小鸡”又引申为“幼小的(动植物)”。形容词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不食雏鼈(不吃幼鳖)。”王士禛《游金陵城南诸刹记》:“雏松数株(栽有几株幼松),殊失古意(特别是失去了古意)。”现如:雏燕;雏莺。
④由“小鸡”又引申指“幼儿”。名词。杜甫《彭衙行》:“众雏烂漫睡(众小儿睡得十分香甜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