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 zǎi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“子”,指小孩;右边是“人”,指大人,母亲。合起来像母亲背孩子,用以表示“仔”是孩子。金文更像母亲背孩子形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从人,子声。”“仔”的本义是“小孩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小孩。名词。广东、广西方言称男孩、女孩为男仔、女仔。又指“儿子”。如:有仔有女。
②由“小孩”引申为“小子 (鄙称)”。名词。洪秀全《太平天日》:“兄有奸心帮妖者,及一切偷闯之妖魔仔(小子),个个要驱逐下去。”
③由“小子”引申为“有某些特征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年轻人”。名词。如:矮仔;肥仔。
④由“小孩”又引申指“细小的物品”、“幼小的动物”。名词。如:手巾仔;斗笠仔;凳仔;牛仔;猪仔。
⑤由“幼小的动物”引申为“幼小的” (多指牲畜、家禽)。读作zǐ。形容词。如:仔猪;仔鸡;仔畜。
⑥虚化作助词。相当于“了”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