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 yuè 樂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部是“丝”,指琴弦类乐器;下部是“木”,指放乐器的架子。合起来表示乐琴。金文加“
”,像鼓形。有琴有鼓,仍表乐器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罗振玉《增订殷虚书契考释》:“从丝坿木上,琴瑟之象也。”“乐”的本义是“琴弦类乐器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乐器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竽唱则诸乐皆和(竽先奏了,那么各种乐器也就会和它应和)。”
②由“乐器”引申为“音乐”。名词。《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(先王看见这个卦就去制作音乐,尊崇道德),殷荐上帝(隆重地献于上帝)。”现如:奏乐;古典乐。
③由“音乐”引申为“乐工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齐人归女乐(齐国送了许多歌姬舞女给鲁国),季桓子受之(季桓子接受了)。”
④由“音乐”又引申为“唱”、“奏”。动词。李白《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》之二:“船上齐桡乐(在船上一起划桨歌唱),湖心泛月归(在湖心泛舟赏月而归)。”
⑤由“乐器”又引申为“喜悦”、“愉快”。读作lè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 (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),不亦乐乎(不也快乐吗)?”现如:乐趣;乐事。又引申为“笑”。如:乐得合不上嘴;他说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。
⑥由“喜悦”引申为“安乐(lè)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(我已决心离开你),适彼乐土(去到那安乐的土地)。”
⑦由“喜悦”又引申为“乐(lè)意”。形容词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天子为其绝远(天子以外国道路不通,而又遥远),非人所乐 (lè) 往 (不是每个人都乐意去的)。”
⑧由“喜悦”又引申为“喜好”。读作yào。动词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(孔子说):‘知者乐水(聪明人喜好水),仁者乐山 (仁人喜好山)。’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