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役  甲骨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“人”,右边像手持殳形。合起来像手持兵器“殳”击人的形状,用以表示役使。小篆左边变作“彳”,表行动。《玉篇·彳部》:“役,使役也。”“役”的本义是“役使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“役使”、“驱使”。动词。《周礼·秋官·蛮隶》:“掌役校人养马 (为校人所役使以养马)。”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(这就叫做到让自己被物欲所驱使了)。”现如:奴役。

②由“役使”引申为“戍守边疆”、“服兵役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弃政而役(放下自己的职事不干而去服戎役),非其任也 (可不是您的职责啊)!”现作“服兵役”。如:现役;预备役。

③由“戍守边疆”引申指“士卒”。名词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(寡人率领着不多的吴国士兵),遵汶之上 (沿着汶水北上),不敢左右(不敢让部下残暴抢掠齐国百姓),唯好之故 (只因为对齐国友好的缘故)。”

④由“服兵役”引申为“劳役”。名词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兵久不辍(战争长期不停),民困于役(百姓被劳役困扰)。”

⑤由“劳役”引申为“服劳役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庶人召之役(一个老百姓,如果国王召他服劳役),则往役(他就前去服劳役)。”

⑥由“服劳役”引申为“仆役”、“差役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定公九年》:“季孙使役如阚 (季孙派遣仆役到阚公氏那里)。”《汉书·张耳陈馀传赞》:“张耳、陈馀(张耳和陈馀两人),世所称贤 (当世的人都称他们贤德),其宾客厮役皆天下俊杰(他们门下的宾客和小厮仆役都是天下的俊杰)。”

⑦由“仆役”引申指“门生”、“弟子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庚生楚》:“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(老聃的弟子中有个叫庚桑楚的),偏得老聃之道(独得老聃真传)。”

⑧由“服兵役”又引申指“战争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邲之役(邲地那次战争),楚无晋备(楚国得胜而没有防备晋国),以败于鄢(因此在鄢地吃了败仗)。”现如:淮海战役;平津战役。

⑨由“驱使”引申为“为”、“担任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是故乡长退而修德进贤(因此,乡大夫回乡后就培养美德推荐人才),桓公亲见之(齐桓公亲自接见这些人),遂使役官(并让他们担任各种官职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7:44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