爪 zhǎo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只指尖朝下的“爪”。金文与甲骨文相反,指尖朝上。小篆由甲骨文演化而来。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》:“爪,鸟爪也。象形。”“爪”的本义指“鸟的脚趾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鸟的脚趾。引申泛指“鸟兽的脚趾或趾甲”。名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凡攫援簭之类(凡扑杀他物,援持啮噬的动物),必深其爪(必定深雕脚爪),出其目 (突出眼睛)。”现如:鹰爪;鸡爪;猴爪。
②由“鸟兽的脚趾”引申为“人的指甲”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韩昭侯握爪(韩照侯握着指甲),而佯亡一爪(而假装掉了一只指甲),求之甚急(找它找得很急),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(他身边的侍从便剪了自己的指甲献给他)。”现如:手爪。
③由“人的指甲”引申为“为死者修剪手脚指(趾) 甲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御者二人浴(两个御者给死尸洗身子) ……小臣爪足(近臣给尸修剪脚趾甲)。”
④由“鸟的脚趾”又引申为“像爪的东西”。读作zhuǎ。名词。李白《初月》:“云畔风生爪(在云畔风一吹就生出像爪一样的云),沙头水浸眉(在沙头水浪侵蚀就显出像眉一样的沙痕)。”现如:这个锅有三个爪儿。
⑤由“鸟兽的脚趾”又引申为“抓”。动词。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二十七:“节妇以手爪地(节妇以手抓地),以头触石流血(用头碰石,碰得流血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