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 tí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“
”像庭隅,这里指朝廷;“
”是“壬”,这里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廷,朝中也。从廴,壬声。”林义光《文源》:“廷与庭古多通用……像庭隅之形,壬声。”“廷”的本义是“朝廷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朝廷。古时君主接受朝拜、处理政务的地方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思·逢尤》:“虎兕争兮于廷中 (猛虎犀牛还在朝廷争权),豺狼斗兮我之隅 (豺狼就在我的身边斗气)。”现如:宫廷(帝王的住所)。
②由“朝廷”引申为“官署”。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。名词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符传疑若无符(凭证有疑问和没有凭证的),皆诣县廷言(都要送到县署),请问其所使(询问他们是谁派遣)。”
③由“朝廷”又引申为“庭院”。后作“庭”。名词。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:“子有廷内 (你有中庭很漂亮),弗洒弗扫(为啥懒得去打扫)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宪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起(吴元济这才起床),听于廷 (走到庭院中去探听动静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