旨 zhǐ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从反人,是匕,表声;下面是“口”,指口尝美味。金文下面变作“甘”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隶变时将“甘”变作“日”。《说文》:“旨,美也。从甘,匕声。”“旨”的本义是“味美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味美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我有旨酒(我有美酒),嘉宾式燕以敖(邀客饮酒又逍遥)。”
②由“味美”引申为“美味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夫君子之居丧(君子的守孝),食旨不甘(吃美味不晓得甜),闻乐不乐 (听音乐不觉得快乐),居处不安(住在家里不以为舒适)。”
②由“味美”又引申为“美好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说命中》:“王曰(高宗说):‘旨哉(好呀)!说(傅说),乃言惟殷(你的话应当实行)。’”
④由“味美”又引申为“意思”、“目的”。名词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其称名也小(所用的名称虽然微小),其取类也大(但象征事物的类别,却非常广大),其旨远(而且旨意深远)。”现如:意旨;要旨;主旨明确。
⑤由“意思”引申为“皇帝的意见、命令”。名词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“纲传旨语左右曰(李纲传达皇帝的意见对身边的人说):‘敢复有言去者斩(有敢再说去的就斩)!’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