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 dà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和金文像两手平伸,两脚分开正立的人。表示“人已长为大人”。小篆由甲文、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焉,故大象人形。”“大”的本义是“大人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为“在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力量、强度、年龄、重要性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对象”。与“小”相对。形容词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:“酌以大斗 (斟酒用那大酒杯),以祈黄耇 (以求老人把寿增)。”《论衡·说日》:“见日出入时大(看见太阳升起降落的时候较大),日中时小也(正午的时候较小)。”现作与“小”相反。如:①指“占的空间较多”、“面积较广”、“容量较多”:大山;大树;大田;大厦;大碗。②“数量较多”:大批货物;大量收购;没大好处。③“声音较响”:不要大声说话。
②由“在面积……重要性等方面超过所比对象”引申为“年长或排行第一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大妈;大叔;大哥;大姐;老大。
③由“在面积、体积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对象”引申指“在程度、规模、声势、时间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对象”。形容词。如:思想大解放;他有多大学问?
④由“在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对象”引申指“ (思想、品德) 高尚”、“(知识、著作等) 渊博”、“(技艺、技巧等) 精湛”。形容词。如:艺术大师;语言大师;贻笑大方;国画大师。
⑤由“高尚”引申作敬辞。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大侯既抗(君侯已经举起〔箭靶〕),弓矢斯张(弓箭就一起张开了)。”现如:尊姓大名;大作;大笔。
⑥由“在程度等方面超过所比对象”引申为“极”、“很”。副词。《后汉书·英布传》:“布又大喜过望(这些超过了英布原来的希望,因而他很高兴)。”
⑦由“极”引申表示强调,用在时间或节令前。副词。如:大热天;大年初一;大礼拜天。
⑧由“极”又引申为“再”。副词。如:大前天;大后天;大前年。
⑨由“在力量……重要性等方面超过一般”又引申为“重大的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(君子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,却可以接受重大的任务),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(小人不可接受重大的任务,却能用小事情考验他)。”
⑩虚化作副词。可译为“大体上”、“大约”。现如:大概;大致;大略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