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 lí 離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鸟”,即“隹”;下部像捕鸟的长柄网“毕”。合起来以毕捕鸟,像鸟飞离毕形。小篆将“(毕)”讹变成“离”,表声。《广韵、友韵》:“离,近曰离,远曰别。”“离”的本义指“鸟飞离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指“鸟名”。离黄,即“黄鹂”,现称“黄莺”。名词。《说文·佳部》:“离,离黄,仓庚也。”
②由“鸟飞离”引申泛指“离去”、“离开”。动词。《易·乾》:“进退无恒(或跳跃前进,或跳跃后退,没有一定),非离群也(但不是离开群体)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父子不相见(父子不能见面),兄弟妻子离散(兄弟妻子东逃西散)。”现作“离开”。如:离家;离职。
③由“离开”引申为“分开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秦始与周合(秦国自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和周室合而为一),合而离(结合后又分开)。”现如:离婚;离别。
④由“离开”引申为“叛离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阻兵无众(依仗武力就没有群众),安忍无亲(安于残忍就没有亲信)。众叛亲离(大众背叛,亲近叛离),难以济矣(难于成功了)。”
⑤由“叛离”引申为“违背”、“违反”。动词。《管子·任法》:“故圣君置仪设法而固守之(所以,圣明君主立下法度而坚定地执行它)……信近亲爱者不能离也(君主的亲信、近臣、亲属和被宠爱的人们,就不可能违背法度了)。”现如:离经叛道。
⑥由“离开”又引申为“经历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我离两周而触郑(我经过东西两周而攻击新郑),五日而国举(只要五天,就可将整个韩国攻占下来)。”
⑦由“离开”又引申为“距”。动词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六回:“辕门离(距)中军一百五十步。”现如:我们村离(距)车站很近;北京离(距)天津二百多里。
⑧由“鸟飞离”又引申为“失去”、“失掉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言爽(说话不算数),日反其信(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);听谣(听多了奉承话),日离其名(一天天失掉君主的名声)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而知乃始昧昧晽晽(人们的智慧开始萌发,若有所知),皆欲离其重蒙之心(都要失去童稚朦胧的心态)。”现引申为“缺少”。如:发展工业离(缺少)不了钢铁。
⑨借指“八封之一”。名词。《易·说卦》:离为火(离卦是火),为日(象征太阳),为电(象征闪电)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