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 qiū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前者像蟋蟀形。蟋蟀鸣秋借以表示秋天。后者在蟋蟀下加“火”,借以表示秋天禾谷成熟,好像火灼一样。小篆简化成左边是“火”,右边是“禾”。隶变时将“火”移到了右边。《说文》:“秋,禾谷熟也。从禾,省声。”“秋”的本义指“秋天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秋天。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,农历七月至九月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氓》:“将子无怒(请您不必多生气),秋以为期(清秋时节是佳期)。”《管子·四时》:“春嬴育(春天生育),夏养长(夏天成长),秋聚收(秋天聚集收成),冬闭藏(冬天积储闭藏)。”现如:秋天;秋收。
②由“秋天”引申指“庄稼成熟的时期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(这个月),聚畜百药(要聚集储存各种药品),靡草死(荠草枯死),麦秋至(麦子成熟的时节到来)。”蔡邕《月令章句》:“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(百谷各自以它们的初生时节称为春),熟为秋(成熟时节称为秋)。故麦以孟夏为秋(所以麦类以农历四月为秋)。”现如:麦秋。
③由“秋天”又引申指“日子”、“时期”。名词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今天下三分(现在天下分成蜀、魏、吴三国),益州疲弊(而蜀国是困乏的)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(这真是危急存亡的紧要时期啊)。”现如:多事之秋。
④由“秋天”又引申指“年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“上与梁王燕饮(皇上与梁王宴饮),尝从容言曰(曾经很自在地说道):‘千秋万岁将传于王(千秋万岁之后,传位于王)。’”现如:千秋万岁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