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 piàn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劈开的木片。向左、向右为同一字,后分作“爿”与“片”,义仍同。小篆与甲文相似。孙海波《甲骨文编》:“古文一字可以反正互写,片、爿当是一字。”“片”的本义是“破开的木片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破开的木片。名词。《说文·片部》:“片,判木也,从半木。”
②由“破开的木片”引申为“扁而薄的东西”。名词。《南史·齐武陵昭王晔传》:“乃破荻为片(于是把荻草破成草片)。”现如:铁片;名片;相片;明信片;唱片;电影片。
③由“扁而薄的东西”引申为“切削成薄片”。动词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八回:“那磨刀石便叫做‘刀砺’,伺候公婆吃饭磨刀片(切削) 肉用的。”现如:片肉片;把豆腐干片一片。
④由“扁而薄的东西”又引申为“少”、“很短”。形容词。杜甫《高柟》:“卧此片刻醒(在这里睡了一会儿就醒了)。”现如:片时;片刻;片言;片语。
⑤由“少”、“短”现引申为“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的地区”。名词。如:划片包干;分片开垦。
⑥木片含有“数量”意,又引申作量词。“片”、“座”。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 (洛阳的那些亲友们,如果把我的景况相问),一片冰心在玉壶(你就说:我这颗心,仍像一片纯洁的冰似的盛在玉壶)。”王之涣《出塞》:“黄河远上白云间 (遥望黄河像一条玉带远远飞上云天),一片孤城万仞山(一座孤零零的荒城,周围是万仞高山)。”现如:十片药;两片面包;一片废墟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