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 zhāng 張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弓”,这里指把弦绷在弓上;右边是“长”,本指年纪大的,这里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张,施弓弦也。从弓,长声。”“张”的本义指“把弦绷在弓上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把弦绷在弓上。与“弛”相对。动词。《老子》第七十七章:“天之道(天的‘道’),其犹张弓欤(它不是很像把弦绷在弓上开弓射箭吗)?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工人张弓也(因为工人把弦绷在弓上的时候),伏檠三旬而蹈弦(总是先把弓弩安放在校正弓弩的模具中按压过三十天,然后才装上弓弦)。”
②由“把弦绷在弓上”引申为“拉紧”。与“放松”相对。动词。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一张一弛(像使用弓弦那样,有时把它拉紧,有时把它放松),文武之道也(这就是周文王、周武王治国的道理)。”
③由“把弦绷在弓上”又引申为“乐器上弦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笙竽具而不和(有笙、竽等乐器,但不能调音),琴瑟张而不均(琴瑟等乐器上了弦,但不能弹奏)。”
④由“把弦绷在弓上”又引申为“开弓”、“拉弓弦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吉日》:“既张我弓(既已拉开我的弓),既扶我矢(再来扶起我箭头)。”
⑤由“开弓”引申为“张开”。动词。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:“将欲歙之(想要收敛它),必固张之(必须暂且张开它)。”现如:张嘴;张网捕鱼;张口结舌。
⑥由“张开”引申为“看”。动词。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在门缝里张(看)时,见是太公引着三个庄客。”现如:东张西望。
⑦由“张开”引申为“大”、“广大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:“四牡奕奕(四马奕奕高又大),扎修且张(特别长来特别大)。”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与乎其觚而不坚也(态度安闲自然、特立超群而不执著顽固),张乎其虚而不华也(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)。”
⑧由“大”引申为“扩大”、“增强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臣欲张公室也(家臣想要加强公室)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听(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),以光先帝遗德(来发扬光大先帝的品德)。”现作“扩大”。如:张扬;张大其词。现又引申为“放纵”。如:乖张;嚣张。
⑨由“扩大”引申为“夸大”。动词。皇甫谧《三都赋序》:“虚张异类(夸张不同的事物),托有于无(在虚构的事情上寄托实有的事情)。”现如:虚张声势(假装出强大的声势)。
⑩由“把弦绷在弓上”又引申为“设置”、“设立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又与秦军战于兰田南(沛公军又与秦军战于兰田南),益张疑兵旗帜(多设置疑兵旗帜,以示兵多)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张法而度之(设立礼法来处置它)。”
⑪由“设置”引申为“布满”、“充满”。动词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顷之(一会儿),烟炎张天(烟焰布满了整个天空),人马烧溺死者甚众(曹军人马被火烧、落水淹死的很多)。”
⑫由“设置”又引申为“张挂”、“张贴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为治斋宫河上(还替她在河边上打造一条船算是河神的行宫),张缇绛帷(用黄色和红色的丝绸帷幕张挂起来),女居其中(让那姑娘住在里面)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张子房慕道记》:“门外大张黄榜(门外张贴了一大张黄榜)。”现如:张灯结彩。
⑬因弦含有数量意,所以由“把弦绷在弓上”又引申作量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子产以幄幕九张行(子产带了帷布、幕布各九张出发)。”现如:一张桌子;两张椅子;三张弓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