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策 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上面是“竹”;下部指长有芒刺的植物。合起来指头上有尖刺的竹马鞭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策,马箠也。从竹,朿声。”“策”的本义是“马鞭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马鞭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齐闵王将之鲁(齐闵王将要到鲁国去),夷维子执策而从(夷维子执着马鞭驾车随行)。”

②由“马鞭”引申为“鞭打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孟之反不伐(孟之反不夸耀自己),奔而殿(鲁军败退时他在后面掩护),将入门(将要进入城门时),策其马曰(他鞭打自己的马,说道):‘非敢后也(不是我敢于断后拒敌),马不进也(是马跑得不快呀)。’”现如:鞭策。

③由“马鞭”又引申为“驾驭”、“驱使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却骐骥而不乘兮(放着日行千里的骏马不用啊),策弩骀而取路(却要赶着劣马慢慢上路)。”

④因古代用竹片记事著书,所以“策”又借指“简册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灭不告败(被灭的不报告战败),胜不告克(胜利的不报告战胜),不书于策(也不记载在简册上)。”

⑤由“简册”引申为“写在策上”、“记载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策名委质(名字写在简册上,给主子送了进见的礼物),贰乃辟也(如果三心二意就是罪过)。”

⑥由“简册”又引申为“古代帝王对臣下使用的一种文书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受策以出(〔晋侯〕接受了策书,离开成周)。”

⑦由“帝王对臣下使用的一种文书”引申为“帝王封臣下”。动词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于是即帝位(先主刘备于是即了皇帝位),策亮为丞相(封诸葛亮作丞相)。”

⑧由“简册”又引申指“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”。名词。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又对策者(又对策),应诏而陈政也(是对答诏书所提问题陈述政见);射策者(射策),探事而献说也(是检取一个简册看它所提问题,献上自己的意见)。”

⑨由“简册”又引申泛指“书籍”。名词。陆游《灯下读书》:“少年喜书策(年少时就喜爱阅读书籍),白首意未足(到头发白了喜好读书的志趣仍未减)。”

⑩由“简册”又引申指“计谋”、“办法”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轸曰(陈轸说):‘臣出(我出走秦国),必故之楚(一定故意要到楚国去),以顺王与仪之策(以便顺着大王和张仪的计策),以明臣之楚与不也(来证明我是否可以到楚国去)。’”现如:计策;妙策;束手无策。

⑪由“计谋”引申为“谋划”、“筹划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小臣罢癃(小臣衰老多病),不足以策大事(不足以谋划国家大事)。”现如:策反;策应。

⑫由“谋划”引申为“探测”、“预计”。动词。《孙子·虚实》:“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(所以,分析研究双方情况,可得知双方所处条件的优劣得失),作之而知动静之理(挑动敌人,可以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)。”

⑬借指“拐杖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齐物理》:‘昭之鼓琴也(昭文善于弹琴),师旷之枝策也(师旷善于举杖击节),惠子之据梧也(惠施乐于靠着梧桐高谈阔论),三子之知几乎(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)。”

⑭由“拐杖”引申为“拄”。动词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策扶老以流憩(拄着手杖流连休憩),时矫首而遐观(时时仰起头来眺望天边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6:34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