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 dàn tán 彈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弹丸在弓上的弹弓形。小篆变为左边是“弓”,指弹弓;右边是“单”,表声。《说文》:“弹,行丸也。从弓,单声。”“弹”的本义是“弹弓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弹弓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左挟弹(左手夹着弹弓),右摄丸(右手拿着弹丸)。”
②由“弹弓”引申为“弹丸”。名词。如:铁弹;石弹;泥弹。陈作霖《养龢轩随笔》:“鸡鸭卵谓之弹,取其如弹丸也。”
③由“弹丸”引申指枪弹、炮弹、炸弹等爆炸物的总称。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都拿着板刀、钢鞭、炸弹、洋炮。”
④由“弹弓”引申为“用弹弓发射弹丸”。读作tán。动词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从台上弹人(从台上面用弹弓发射弹丸打人),而观其避丸也(而观看那被打的人躲避弹丸的情形)。”
⑤由“用弹弓发射弹丸”引申为“用手指敲击”。读作tán。动词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(新洗了头的人在戴帽子以前必定用手指把帽上的灰尘弹掉)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弹其剑而歌曰(冯谖用手指敲击他的剑而唱道):‘长铗归来乎(剑啊,我们回去吧),食无鱼(这儿吃饭没有鱼)’。”现如:他用手指弹了我一下。
⑥由“用手指敲击”引申为“弹奏乐器”。读作tán。动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既祥(孔子的父母丧期已满),五日弹琴而不成声(五天弹琴都弹奏不好)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击鸣鼓(敲打响鼓),吹笙竽(吹奏笙竽),弹琴瑟(弹奏琴瑟),以塞其耳(用这些音乐来充满他们的耳朵)。”
⑦由“用手指敲击”扩展引申为“用言语抨击”、“批评”、“检举”。读作tán。动词。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仆常好人讥弹其文(我经常喜欢别人批评我的文章),有不善者(有不好的地方),应时改定(随时改正)。”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“州司不敢纠弹(州司不敢督察检举)。”
⑧由“用手指敲击”引申指“针刺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秦医虽善除(秦医虽然善于除病),不能自弹也(但不能自己针刺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