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 shú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“熟”本作“孰”。甲骨文左边是“享”,是一份堆得很高的用作进献的食物;右边是一个面向食物伸手的人。合起来,人伸手拿食物吃,表示食物是熟的。金文繁化了。小篆在“享”下加“羊”,表示食物是羊肉;右边讹变成“丸”。当“孰”借用作代词“谁”后,就在“孰”下加“火”,作“熟”。《玉篇·火部》:“熟,也。”“熟”的本义是“食物加热到可吃的程度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食物加热到可吃的程度。动词或形容词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君赐腥(国君赐以生肉),必熟而荐之(一定煮熟了,先给祖宗进贡)。”《本草纲目·谷部·胡麻》:“胡麻油即香油(胡麻油就是香油),宗衊曰(宗衊说):‘炒熟乘热压出油(将胡麻籽炒熟,趁热压柞就会出油),谓之生油(这叫生油),但可点照(可以点燃照明),须再煎炼(必须再加煎炼),乃为熟油(才成为熟油)。’”现如:熟食;熟菜;熟油;熟肉;饭熟了。
②由“加热到可食的程度”引申为“成熟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五谷者(五谷),种之美者也(是粮食作物中品种最优秀的);苟为不熟(但如果种了不能成熟),不如荑稗(反而不如秭米稗子了)。”沈括《采草药》:“稻有七月熟者(水稻有在七月成熟的),有八九月熟者(有在八九月成熟的),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(也有在十月才成熟的,叫做晚稻)。”现如:麦子熟了;瓜熟蒂落;不要吃不熟的果子。
③由“成熟”引申为“有收成”、“丰收”。名词。《书·金滕》:“二公命邦人(太公·召公命令国人),凡大木所偃(凡大树所压的庄稼),尽起而筑之(要全部扶起来,并培好根),岁则大熟(这一年的年成是个大丰收)。”
④由“成熟”又引申作量词。指一年内农作物成熟的次数。如:一熟;两
熟。
⑤由“加热到可吃的程度”又引申为“深”、“酣”。形容词。《吕氏春秋·博志》:“故曰精而熟之(所以说,精心深研),鬼将告之(鬼神将告知)。非鬼告之也(并不是真有鬼神告知),精而熟之也(是因为精心深研啊)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·宪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守门卒方熟睡(守卫城门的兵士正酣睡),尽杀之(被统统杀掉)。”现如:熟思;熟睡。
⑥由“深”引申为“精通而有经验”。形容词。《韩非子·六反》:“此不熟于论恩(这是一种不熟练于讨论恩爱的无知之谈),诈而诬也(是一种欺诈和杜撰),故明主不受也(所以英明的君主是不接受的)。”现如:熟练;熟手;熟能生巧。
⑦由“精通而有经验”引申为因常见或常用而“知道得清楚”。形容词或动词。王安石《送子思兄参惠州军》:“耳目熟遗迹(我的耳朵和眼睛对那些遗迹还记得十分清楚)。”现如:熟悉;熟人;熟路;这条路我熟。
⑧由“深”又引申为“仔细”、“周详”。形容词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行端直(行为正直不邪),则思虑熟(那么考虑问题就周详);思虑熟(考虑问题周详),则得事理(那么就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内在规律)。”
⑨由“周详”引申为“经过加工或炮制过的”。动词或形容词。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六回:“且说比干将狐狸皮硝熟(炮制加工),造成一件袍袄,只候严冬进袍。”现如:熟铁;熟皮;熟药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